新闻中心

妈妈的爱,尽在贝婴可

维生素D哪些人群需要补充?

发布日期:2022-03-30 来源:广州妈妈爱贝婴可药业有限公司
人体7大营养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和水,那维生素D就属于维生素里脂溶性维生素之一,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、维生素D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K,不溶于水,只溶于脂肪当中,不会随着水液排出去,所以大量长期服用会导致中毒。

但是目前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还是占大多数,自身和成和通过食物摄入的都不够每天的需求量,导致达不到每一天的推荐摄入量。

维生素D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,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。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,也是最早被认识的维生素D缺乏症状。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或者因为缺乏日光照射均可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。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钙、磷代谢异常,骨骼的无机化受阻,使骨骼软化、变形。婴幼儿时期出现维生素D缺乏则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;成人阶段的维生素D缺乏则形成骨软化症。与骨软化症相比,佝偻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,是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病。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中明确指出:“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......”



不管是纯母乳的喂养,还是配方奶粉喂养,都建议家长从孩子出生后1~2周起,每日额外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。
 
当然,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,都存在维D摄入不足的问题,特别是孕妇、老人等。因此,补维D,要从0岁补到老。
 
如果缺乏维生素D,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?

☆婴幼儿及儿童缺乏维生素D:
可能会引起佝偻病、枕秃、鸡胸、个子矮小、骨质软化等。
☆成年人缺乏维生素D:
可能会增加骨质软化、关节疼痛、代谢综合征、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等风险
☆孕妇缺乏维生素D:
会导致胎儿体内维生素D储存不足,还可能引起孩子出生后体重较轻的低体重儿情况
☆中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:
会影响其肌肉力量和身体的稳定性,使老人走路不稳,还会引起骨质流失增加,从而引起骨质疏松,容易骨折,而且骨折后恢复周期长。
 
所以,只要缺乏维生素D,几乎对于所有人群都会造成影响。
尤其是现在人们对于“白”的追求,导致身体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减少的更多,导致骨质疏松的年龄化越来越小。
 
补充维生素D,认准3个方法——

1、从食物中直接获取
含维生素D比较高的食物,首选深海鳕鱼,如金枪鱼、鳕鱼、三文鱼等;其次是香菇、动物肝脏、牛奶和蛋黄。
不过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较少,供不应求,还得加上其他途径
 
2、晒太阳(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)
阳光照射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,所以可以选择阳光比较温和的时候多去外面晒晒太阳,如早上的8-10点左右,下午的4-6点以后。
 
3、补充维生素D制剂
对于特殊人群,摄入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较少的人群,以及晒太阳也晒的少的人群,只能每天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了。比如3岁以内的婴幼儿童,需要单独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,如鱼肝油、维生素D,维生素AD。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,更加建议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补。

推荐新闻